expr

豆蔻 及笄 弱冠(豆蔻及笄弱冠)

在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百科真题中,出现了这样一道题:

同学们看到这些独特的年龄称谓是不是满脸疑惑的样子?

别慌,美鹅登场!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美鹅的视频讲解。

看完视频之后,大家是不是还没有完全记牢,没事儿我们再结合文字食用吧?(?????)?

其实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,大致可以分为两种。一是用

数量词

直接指代年龄;二是用

独特的称谓

指代年龄,比如我们口头经常说的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”,这样的用法使得年龄的别称更加具有

韵味和富有文采

。细细考量的话,会发现这些年龄的称谓是和

中国传统文化

人生礼仪

等等密切相关的。

接下来小编就从

主要的外部特征或服饰

比喻的方式

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

这三大方面,逐一为大家讲解

真题里

出现的年龄称谓——始龀、垂髫、髫龀、总角、及笄、豆蔻、弱冠、耄耋

主要的外部特征或服饰

孩童时期,人的外部特征清晰地体现在

容貌、鬓发、牙齿及服饰

上的。所以古人们根据这些定下了年龄的称谓。

①用牙齿来代称年龄

年龄当中的“龄”本身也是和

牙齿

有关的,现在我们来看看

始龀

的具体含义吧。

始龀:指

小孩七八岁

,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。在《说文解字》中:“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龀;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。”简单来说就是

儿童七八岁换牙

啦。另外因为男女孩

生理状况的不同

,女孩换牙的时间早于男孩,所以始龀可以指

七岁的女孩或者八岁的男孩

②用鬓发的式样来代称年龄

垂髫:还可以称

“髫龀”

,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头发。古代的儿童是不剃头发的,起初头发是自然披肩,这就称为垂髫,后来就代称

儿童

,具体指

三到七岁、八岁

的儿童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意思就是老人和

儿童

很开心。

总角:总,

聚拢束结

的意思。孩童的头发一天天愈加变长,大人就把他们的头发全都扎在一起垂于脑后,称为“

总发

”。如果不将头发扎成“总发”,而是将

头发分为左右两半

,在头顶

各扎一个结

,宛如两个羊角,就称为“

总角

”,指

八九岁至十三四岁

的少年。《诗·卫风·氓》中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意思就是回想

儿童时

多欢乐,谈笑之间露温柔。

③用装束服饰来代称年龄

通过观察古人的

装束服饰

,便可以得知他的

身份地位

以及

年龄大小

。如及笄和弱冠。

及笄:笄,古代束发用的

簪子

。古代女子

满十五岁

便会行

笄礼

,表示女子已经成年,可以出嫁了。及笄指的就是

女子满15周岁

弱冠:又称加冠,古代时男子

二十岁行加冠礼

,要求将头发盘成发髫,然后在上面戴一顶帽子。因加冠时还未到壮年,所以称为“弱冠”。

比喻的方式

豆蔻:原本是一种

初夏开花的植物

,但在唐朝诗人杜牧《赠别》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这首诗当中,将二月里初现梢头的豆蔻比喻为十三四岁的少女。虽然

含苞待放的豆蔻

十三四岁的少女

没有成熟,但有

袅娜的姿态

。后来就将

十三四岁

的少女时期称为“

豆蔻年华

”。

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

《礼记》当中记录了随着

身体素质

的变化,人在各个阶段应当要

履行的职责

应要享受的特殊待遇

《礼记曲礼上》记载道:“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二十曰弱,冠。三十曰壮,有室。四十曰强,而仕。五十曰艾,服官政。六十曰耆,指使。七十曰老,而传。

八十、九十曰耄

,七年曰悼,悼与耄虽有罪,不加刑焉。百年曰期,颐。”

简单来说就是逐渐成为社会人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学习,

遵守礼仪、制度

。到了老年时,应享受到

应有的帮助

耄耋:耄,指

八九十岁

;耋,指

七八十岁

。耄耋二字泛指

八九十岁

看到这里,同学们是不是掌握清楚啦?(?????)?,以下表格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出现的年龄称谓

参考资料:

杨思源.古代年龄称谓说.语用知识,2010.

张则桥.语文课中“古代年龄称谓”摭谈.潍坊教育学院学报,2001年1期.

注释: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。

除非特别注明,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,作者:投稿